万购学院
400-800-6992    13913866997

土地整治项目管护模式适用性分析

1847

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与管护并重是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土地整治事业的不断发展,土地整治项目建后管护已从传统的政府主导型逐渐向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型过渡,管护的模式也在集体或个人为主的管护模式基础上,对新型的协会、公司等管护模式作了尝试与探索。

传统管护模式

集体管护模式。集体管护模式主要包括基层政府、部门和村集体管护模式。基层政府管护模式是指由政府主导、牵头的管护模式,在项目竣工后,项目设施等权属不改变,由政府负责安排看管、维修、发放管护工作报酬、监督管护工作实施、评价管护工作效益等。部门管护模式是指项目设施的产权依然属于政府,政府将不同类型的工程设施,分配给不同行业的部门,各部门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开展相应的管护工作。村集体管护模式是指村集体组织担负管护责任,可以是在获得产权的情况下,作为所有权或使用权者自行使用、自行管理、自行维修的一种利用方式。

个体管护模式。个体管护模式就是指在项目中受益的农户,由于利益的驱动或设施损坏影响其生产活动,因此在自身的耕作单元内或附近使用工程手段进行管护,或由责任心较强、素质较高的农户负责片区内部的管理、维修工作。

传统管护模式对比分析。综合比较政府管护模式、部门管护模式、村集体管护模式和受益农户个体管护模式,从资金来源看,有基层政府、村委会、个人出资,其可靠程度依次降低;从参与管护人员看,从政府、村委到个体村民,所掌握的技术能力也是依次降低的,但是职责的明确性却是依次提高的,对于项目区情况的了解程度也是依次提高的。

在政府管护模式中,基层政府注重的是各项工程的统筹管理,强调的是共同发展。在部门管护模式中,各部门只负责各自所属工程设施的维修与管理,但这种管护模式的专业性较强。在村集体管护模式中,由于村集体能力有限,基本上只能保证项目区各工程的基本需求。

新型管护模式

农业协会管护模式。农业协会是指以农业发展为目的而组织建立的一种团体。农业协会管护模式,是在农业协会中,对财务管理制度、灌溉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费用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以及处罚制度等作出明确规范,以此来监督工程设施使用情况的管护模式。在农业协会管护模式中,政府、管理部门和农民三者的责任、权利、利益的关系被进一步厘清,政府适当放权,管理部门监督、引导,农民组织管护具体工作。

专业公司管护模式。专业公司管护模式通常是指政府或者村集体委员会与管护公司签订合同,由政府或者村集体支付给管护公司报酬,在权属不转移的情况下,委托管护公司进行专业管护。专业化管护公司的管理体现了社会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特点。

新型管护模式对比分析。协会管护模式的资金是以受益农户及协会成员自筹为主,也可能额外加上政府补助和补贴,而专业公司管护模式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政府或村集体出资。协会管护模式主要是由协会组织成员自行管护,或者由协会聘请人员进行管护;而专业公司管护模式是通过公司内部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管护工作。协会管护模式倾向于成员的生产生活需求,优先考虑和解决成员提出的要求;专业公司管护模式注重管护设施的护理成效,针对的主体较单一,不会统筹兼顾项目区其他效益。

不同管护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不同模式的选取主要取决于区域自然、社会特征和工程结构特点等因素。

因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而异。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农业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农户的文化程度较高,村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公共服务意识也就越强,市场机制实践相对成熟,更容易引入政府以外的社会资本,更容易尝试协会管护模式和专业公司管护模式。

因工程结构复杂程度而异。受益农户个体和集体组织管护模式由于知识、技能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有限性,不适宜对工程结构等较复杂的工程进行管护,这种情况下采取政府管护模式、分部门管护模式、协会管护模式或者专业公司管护模式更加科学。

因农业规模发展程度而异。规模化程度大的,土地流转的可能性较高,获取的收益也就越高,收益的增加也加大了市场机制进入的可能性。同时,由于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发展情况较好,也可以将农业、水利、电力等复杂、精密的设施采取分部门管护模式。

因劳动力保障充足程度而异。劳动力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劳动力资源越丰富,形成农业组织的可能性就越大,且协会在开展各项工作的执行力也就越高。在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协会管护模式更容易发展。

 

万购地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