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购学院
400-800-6992    13913866997

土地综合整治,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助推器”

1646

 

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离不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也亟待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笔者以四川省为例,分析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现状和问题,对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进行思考。

四川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现状

四川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整体发展,其业态形式主要集中在花果产业、观光农业、乡村文化产业、互联网产业等。在推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过程中,四川省土地综合整治实行土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农业项目开展了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为发展观光农业、康养产业等需要大量建设用地的产业,开展了农村散乱、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理,并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三是为美化村貌,对农村违法建筑进行拆除,并对废弃、退化、污染、损毁土地进行治理和修复。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中的土地问题

土地零散化问题严重。一是农地集约化利用效率低。单个田块面积偏小,分布零散,连片种植少,粮油、花卉苗木、蔬菜等作物混杂,不利于统一管理。二是新产业零散化、规模化程度偏低,导致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加。

土地利用存在同质化现象。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同质化现象存在,部分地区盲目跟风,仅考虑产品热度而没有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发展。这些地区在土地综合整治中普遍忽略土地的差异性,产业发展趋同,土地利用也出现了同质化等现象

土地资源配置矛盾凸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离不开土地,产业园区、乡村旅游、康养产业等建设都需要建设用地。基本农田红线政策限制产业发展占用农田,且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指标有限,审批程序繁琐、耗时长,使得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空间有限,发展路径选择性不强。

违法建设拆除难度大。部分优先发展地区只侧重于追求发展速度而忽略发展质量,又因对违法建设管控不严、村民违法建设成本低、建筑租金高等原因,导致村内建筑杂乱无章、违章搭建较多,拆除难度大。这些违法建设不仅没有川西民居的特色,更让农村失去了应有的田园景观。

土地综合整治资金不足。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中,存在一些规模较大的项目,相应的土地需求也偏大,对应的土地整治周期也更长。土地整治的前提是农民自愿参与,与集体签订协议,自愿流转。这中间常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是项目方突然撤资,导致土地整治项目停滞,农户安置成问题。二是土地综合整治程序多,土地指标落实缓慢,资金存在断链风险。

农地非农用、土地撂荒风险增加。部分企业只顾追逐利润,并未真心投资农业,有的仅为获取优惠政策、套取财政资助资金而来,最终套现离场,造成土地闲置;也有的是通过农用地非农用的途径来获取更大收益,这在无形中加大了农用地流转非农用途的风险。

对策建议

推进土地规模整治,共享配套服务。土地综合整治优先将土地整理成片、形成规模,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并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土地,促进新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细化各类产业用地性质,合理配置土地。出台相关政策,细化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土地性质,使土地流转合法合理,并简化土地指标获取手续,并根据土地性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缓解土地指标不足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

制定拆违标准,锁定村庄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地区的拆违标准,落实违法建设拆除的强制性,探索对住房类违法建设拆除的激励机制;相关部门应与土壤修复研究科研机构展开合作,研究土壤修复的可行、快捷方法。

严控土地整治项目风险,防控资金链断裂。应当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以确保土地综合整治资金充足。由政府或村集体出面与农户协商,确保农户意见一致,并制定公开公正透明的补偿标准。土地整治项目开展前须拿到合法的土地手续,相关部门也应简化手续办理。

构建土地综合整治后期监管制度,确保土地合理利用。应构建土地综合整治后期监管制度,建立整治后期定期核查机制,对土地整治项目的使用情况进行长期跟踪监控,明确农地非农用、套现导致荒地等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妥善选取第三方进行监管。

万购地产网